在身體受到疾病及細菌感染產生發炎反應時,醫生通常都會開立抗生素作治療。抗生素是針對細菌作用,一進入體內就是以堅壁清野的模式在對抗細菌,並不會區分好菌、壞菌,全部一起殺死,漸漸地有了一個說法服用抗生素時應停吃益生菌,抗生素是好壞菌通殺,如果益生菌與抗生素同時到達腸道,益生菌當然會受到影響。所以在使用抗生素之後同時吃益生菌,好菌的作用比較無法發揮。建議應該起碼間隔兩小時再服用益生菌,或者是兩次抗生素服藥時間的中間使用益生菌,益生菌較容易存活,更可減輕抗生素帶來的副作用。
抗生素最常見的副作用:腹瀉
由於抗生素消滅細菌時會同時殺死腸道益菌,腸道細菌平衡會因此被打亂,影響到腸道正常運作,造成醫學上一個常見的副作用 -抗生素引起的腹瀉」(antibiotic-associated diarrhea,簡稱AAD)。根據文獻,多達30%服用抗生素的人會出現腹瀉,不少人更因此放棄繼續服用,無法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,令療效打折扣。(順帶一提,便秘或腸胃脹氣亦是其他可能出現的副作用)
益生菌對抗AAD的臨床實證
與我們經常流傳的「服用抗生素時應停吃益生菌」不同,歐美醫學界已有多年關於益生菌防治AAD的研究及應用,並有大量文獻資料。最具代表性的可算是2012年在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發表的報告,研究人員分折了多達63份的臨床研究,共涉及11,831位參與者,發現有在服用抗生素期間服用益生菌的患者,比沒有服用的人出現腹瀉的風險減低足足42%。
補充益菌 讓腸道更快恢復狀態
有不少人在服用抗生素時沒有出現副作用,但會在完成抗生素療程後,腸道健康變得不太理想,例如會變得更易肚瀉或便秘,或會出現常腸胃脹氣或消化不良情況。這很可能都是服用抗生素後,並沒有好好調理腸道,造成壞菌多、益菌少的失衡狀態 (gut dysbiosis)。
所以除了在服用抗生素期間要服用益生菌,完成療程後,如能應繼續補充益菌,那能讓腸道細菌平衡更快恢復正常狀態。從我們的經驗上,大部份在抗生素療程後腸胃變差的人士,補充益生菌後都能有所改善。
服用抗生素時服用益生菌的注意 隔1-2小時食用(如可以的話隔得愈耐愈好),給予抗生素足夠時間發揮殺菌作用後才服用益生菌,便能為腸道補充益生菌生力軍,減低抗生素對腸道細菌平衡的影響。我們亦建議即使完成抗生素療程後,亦應繼續服用益生菌一段時間,幫助腸道重回最佳狀態。
益生菌的角色是甚麼? 益生菌由有益的細菌菌株組成,旨在支持消化道生態的健康,即我們體內複雜的生態系統。益生菌可以幫助正常的免疫系統健康,並有助於維持一般健康。
抗生素和益生菌的命名使它們聽起來像是對敵。然而,我們不必像素食者主意和反素食主意者爭論那樣偏幫任何一方。這兩個詞都可以追溯到βίος ('bíos'),即古希臘語中的「生命」。因此,雖然抗生素的命名來自它能消滅有害細菌,益生菌則含有支持健康微生態的活性生物。
所以它們不是對敵。事實上,人們認為益生菌在抗生素治療後可以產生有力的效果。
抗生素是種比較直接性的藥物。在幫助身體抵禦有害細菌的同時,抗生素也減少了微生態中的益菌。
反之,益生菌可以幫助恢復腸道菌群,而這在抗生素治療後或可帶來益處。
留言列表